地球上有这样一群小孩,他们在孤独的茧房里,偶尔探出触角,触碰世界的温度。虽然与喧嚣保持距离,却也在自己的轨道,闪耀着独有的光芒!有人把这群孩子称作“星宝”,是因为他们总是像星星一样,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
当晨曦透过窗户,落在孤独症儿童的脸庞,他们清澈的眼眸中藏着一个奇妙世界。那些被误解的奇怪举动背后,有着数不清的可爱瞬间,像细碎的星光,可爱又明亮。
他们的专注是最动人的可爱,也许会花掉整个下午,反复堆叠彩色积木,直到搭出心目中的完美城堡;或是蹲在院子里,等下一班垃圾车的到来;当指尖描摹某个喜欢的图案时,睫毛下闪烁的专注,让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奇思妙想,或许无法用语言完整表达,但会用特别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善意。有可能是推门而入的问好,有可能是一个突然的微笑。他们在用自己的节奏,缓慢却坚定地探索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在奇思妙想的背后,是他们对世界的不同感知。一颗小小的豆子在他们眼中是千斤巨物,远处的汽车鸣笛声就像轰鸣的惊雷,正因如此,我们会经常看到他们无理由地害怕,或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像小鸭子。
这种差异,源于医学上所说的“感觉加工异常”和“感觉统合失调”,在医学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中,将 “对感觉输入反应异常,或在对环境的感受方面表现出不寻常的兴趣” 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之一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们感知差别的存在。
怎么消除感统失调的困扰呢?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无疑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核心途径。在专业的训练场所,会利用丰富多样的器材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利用平衡木、羊角球等器材进行训练。包括但不限于坐在羊角球上蹦跳,走平衡木,以此来刺激前庭、提升身体平衡能力。还可以进行抚触训练,用不同质地的触觉刷,轻柔地在孩子手臂、腿部等部位进行刷动,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各种触觉刺激,减少触觉敏感问题。
感统训练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设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比如,安排垒积木这种精细动作训练,提升手部肌肉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通过交叉跳、吊床等技能训练,刺激前庭,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那么,在家庭中,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训练吗?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玩抛接球游戏,通过重量大小不同的球,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和感知能力;进行蒙眼猜物游戏,让孩子通过触摸来辨别物体,增强触觉感知;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模拟超市购物、医院看病等场景,在亲子互动中,提高社交感知和沟通能力。
改善感统失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干预方法、持续的训练,帮助他们逐渐克服感觉统合失调带来的困难。
专业感统训练的强大赋能不容小觑!孤独症男孩小恒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曾经,由于肢体协调性与运动能力不足,他在面对单杠训练时满心恐惧,甚至连尝试跳跃都很困难。然而,在持续6个月的系统训练中,发生了肉眼可见的蜕变。如今,他已能标准流畅地完成单杠动作,每一次腾跃、每一个翻转都闪耀着成长的光芒。
推开中心感统教师的大门,总能看到许多像小恒这样的孩子,在中心老师专业且耐心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在中心孩子们的小小世界里,老师就像是会神奇魔法的大朋友,会带着他们开启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探险。他们颤抖地踏上平衡木,目光里有不安也有坚定,从最初因吊床旋转而产生的慌乱,到如今可以随着摆动舒展身体。孩子们克服敏感的身体反应,已经能稳稳地进行跳跃。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背后,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努力、老师的付出以及感统训练的科学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星宝”们无限的潜力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