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6个小方法赶紧保存,超有用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力是与神经及心理息息相关的复杂能力,其发展多与脑部有关。
从使用通道划分:视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和触觉辅从注意力。注意(attention)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力有四种特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再来说说一年级的孩子们,小学的课堂一节课40分钟,而6岁儿童的注意力时间是15—20岁分钟,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一节课多少会显得漫长,有些孩子在课堂上就会问:“老师,什么时候下课?”只有在讲故事的时候,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是较好的。这对于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把控也是一个考验: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并能综合运用教育教学技能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在一节课中坚持下来。刚开始一两天,孩子们因为到了陌生的环境,略显拘谨,看上去能够坐得住,但随着对周围的同学、老师、环境越来越熟悉的情况下,他们的松弛感来了,注意力持久度就不会那么高了。
本文重点说一说注意力缺陷的表现及原因、注意力训练的方法以及相关书籍推荐。
注意力缺失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谓的不专心,是一个在学生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最困扰我们家长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一下,主要有:
好动,坐不住。
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或者想入非非,老走神。
粗心,马虎,差错多,做事无效率。
拖沓,磨蹭。
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质量低,效率不高。
严重的可能就是ADHD——注意力失调症,或者是感觉统合失调症。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情况不是很严重的话,家长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他患有什么病。否则,处置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
容易分心
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常有始无终。
学习困难
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活动过多
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手脚不停或不断插嘴、干扰大人的活动,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不听劝阻。
冲动任性
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行为不顾忌后果。
自控力差
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家长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注意力缺失原因
对于儿童注意力缺失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因为是家庭教育不到位或者只是孩子调皮捣蛋、故意不听话,我们需要用科学的认知来对待孩子注意力缺失问题,找到根源再对症下药,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也有的家长会有认识误区:觉得孩子看电视玩游戏能专注,说明注意力没问题。这是“定向反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注意力专注。
也有成人会认为,孩子现在还小,大了自然就好了。确实,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注意力缺失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但孩子长期在负面回馈的环境下成长,会导致伴随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因受挫从而缺乏,也可能引起人际关系不佳,从而缺乏学习内驱力及积极性,最终对孩子的个人的学习、人格成长、人际互动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延续到成年。
儿童有较不严重的注意力缺失问题,注意力缺失严重的儿童占学龄男孩的5%-10%(女孩的比例约是男孩的四分之一),所以为什么会在我们大人眼里女孩比男孩更乖巧,因为女孩天生在注意力方面有优势。
通常注意力不集中有几方面原因形成:
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病理原因——儿童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
环境原因——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孩子的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遗传倾向——注意力缺失神经生理背景与遗传有关。
注意力训练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耐心、细心;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针对注意力缺失问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父母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更好、更有建设性的教导。下面推荐几个训练的小游戏:
舒尔特方格
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在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25个数字所用的时间越短,就表示被测者的注意力水平越高;对于幼儿园和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可以从9格开始练习,当儿童感觉熟练或比较轻松达到要求后,再逐渐增加难度,中高年级的同学可以从25格开始练习;训练时注意坐姿端正,视线水平,每天1~3次,每次至少5分钟。
划消训练
数字划消测验是研究注意的传统测验,材料为阿拉伯数字组成,共有5个分测验,每个测验有不同要求,一个测验做3分钟。5个测验连续进行,5个测验难度不同,为依次升高排列。
第一页划掉数字3,目的是锻炼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力;第二页划掉数字3前面的数字,这是对注意转移力的训练;第三页划掉数字3前一位的数字7,有助于发展注意的选择性;第四页划掉3和7中间的数字;
第五页划掉3和7中间的偶数字,能够扩大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
读颜色
按顺序读出带颜色的汉字,比如:紫色的红,蓝色的黄。
找不同
找不同、图画捉迷藏、视觉大发现、走迷宫、串珠游戏......网上都可购买到相应书籍或材料。
视听动的协调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听口令做表情、听故事做表演、听故事做画画、开火车、蹲蹲乐、老狼老狼几点啦抗干扰游戏
找不同、记忆翻牌、干扰下的朗读、反向指令游戏家庭
训练的注意事项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游戏都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然而对于注意力不太好的孩子,我们训练需注意以下几点:
不作为任务
游戏中锻炼,不能作为一个任务,否则孩子本来就累,你又给他多布置一项作业,他肯定不乐意,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交替训练
各种方法交替练习,增加趣味性,不推荐网络游戏形式,譬如贪吃蛇、俄罗斯方块,有些在线训练也会涉及到这些,但放在注意力训练中他不会像网络游戏那样时刻给你及时快速游戏奖励,那样容易成瘾。每次训练时间不宜太长,20min左右,可以练习用眼睛的,譬如舒尔特方格等,再练习用耳朵听的,听指令做动作等,如果有借助电子屏幕的训练,安排在最后。
设定规则
训练之前要详细交代好游戏规则,否则没玩几轮孩子反而生气啦,别说提升孩子注意力,啥事情都不愿意干啦。
提升注意力的认知能力
训练过程中注重跟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失误/成功的原因,譬如做舒尔特方格,昨日40秒,今天30秒,作为家长通常会表扬孩子今天进步啦,甚至我还会给孩子传递信息,相信他,让他有胜任感,我们还需要做的一件事跟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今天进步啦,情绪、动机、专注程度....有时候孩子也不一定能说出什么,但跟他讨论的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明天继续这么快乐的训练,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升孩子对注意的元认知,自己认识到什么状态下注意力更集中,下次更多的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肯定更高。对表现不佳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类似的引导与讨论,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孩子自己给大脑的信号“吃一堑,长一智,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踩坑”,这是更高级的注意力训练。
注意奖惩
切忌惩罚、及时鼓励,奖赏回路,正性强化,进入良性循环。
贵在坚持
贵在坚持,千万别操之过急,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大家都知道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而且我们做的注意力训练最终还是希望迁移到学习上去,肯定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像医院做注意力训练、脑电生物反馈等也需要坚持2~3月的时间,在家的注意力训练至少也得坚持3~6月。
相关书籍推荐
以上两本书易懂,可实操性强。
若孩子注意力缺失严重的,可阅读下面这本书籍,《儿童注意力训练手册》能够让我们更科学、更系统地认识到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结语
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我们做父母的会不断遇到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有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父母从理论上认知,从方法上改善。面对孩子的问题不焦虑、不气馁,不忽视,强大的父母成就更优秀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4-10-23 | 栏目:康训知识 | 点击: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