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问,他不说?如何激发孩子主动语言
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语言?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孩子家长。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语言能力,所以他不会主动表达。”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想要东西时,就只会拉我的手或拽我的衣服,他不会说出要求。”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有语言能力,但你不问他,他就是不主动说任何要求。”等等……
什么是主动表达
有需求出现时,在别人不提示的情况下,把需求向别人表示出来就是主动表达。
孩子在哪个阶段才能做强化主动性语言?
这其实并没有一个界限,在孩子学会叫妈妈、爸爸时,这时我们也可以去过渡让孩子主动叫妈妈和爸爸,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一个细节,要结合人物照片或者是一个情景,如果是在家庭中训练的话,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环境,不能凭空的去让孩子说。
要注意一个量的积累,孩子只有大脑里面有一定的词汇量了,并且咱们平时做的时候也是结合这个情景去做的,所以只要量积累到了,孩子再到这个环境中时便会自己去表达,当然也就是咱们所说的主动性语言的激发。
4个激发孩子主动语言的方法
1.建立稳定的语言习惯
找到孩子日常的需要和兴趣点,然后引导孩子表达后再给到满足,比如当孩子希望我们抱他,那需要他先说了“爸爸”或者“抱”,我们再来抱他。
有时候因为我们太了解孩子的需求,一个眼神或者动作,孩子还没有说话,我们就满足了他的需求,那么这样孩子就不懂得需要通过说话来发起沟通、表达需求。即使到了新的环境,像托儿所,孩子可能也不懂得要通过说话来向老师寻求帮助。
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跟我们仿说一些简单的字词,等孩子掌握得比较好了,我们再用口型去提示他,逐渐减少提示,等待孩子主动表达。
2.提高词汇量和认知理解
说的基础是认知和理解,先要懂得这个事物,然后才可以有比较好的表达。
日常要对孩子看到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有意识的输入,比如告诉他“摇摇车,或者也可以结合绘本和游戏来进行语言输入。平时还可以多给孩子发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拿纸巾、杯子等等,这个部分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有助于后续的语言表达。
3.提升发音器官的运用能力
如果家长在教孩子一些发音教不会的话,有一部分可能是口部肌肉能力不足限制了孩子的发音。
如果有的孩子是对气息的控制不足,比如:不懂得吹泡泡、吹汽笛等,那可以先从吹小球、吹风车这类气息游戏进行引导,加强对气息的控制。
如果孩子自主控制发音器官不够灵活,在尝试发音有困难或者受挫后,很可能会表现得不愿意说话了,说得少,发音器官锻炼少,就会更加不想说了,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4.建立较好的行为规范
有的孩子处于对物关注较多的阶段,对人的关注、回应较弱,主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人的声音(语言、指令等)关注少,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
那这就需要家长通过一些玩具、游戏增加和孩子的互动,让他感觉和你玩是有趣的,偶尔给予孩子一些小奖励,这样孩子对我们眼神会更关注、耳朵也会听会模仿我们的动作和口型,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结语
对于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语言,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能学会的,需要一个长时间量的积累,孩子才能去表达,也需要我们勤于思考,要有耐心,善于总结方法去让孩子尝试。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家长找对方法,坚持训练,相信他/她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惊喜哦!
发布时间:2024-08-08 | 栏目:康训知识 | 点击:688